过客留心
编辑:拾难 更新时间:2025-06-11 21:53:19
过客留心
男女主角分别是【史劲,老龚】的纯爱,情有独钟,日久生情,天作之合全文《过客留心》小说,由实力作家“拾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。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92901字,73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6-11 21:53:19.139377。目前在本网 【yzpgj.com】上连载中。小说详情介绍:人各有“命”,“命”中有劫。孔子也曾叹曰:“命矣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”正所谓“天命难违”,拗不过,只好认了。既然认了,就要去渡劫;就在以为过不去的时候,说不定就过了;都说情欲难逃,逃得出来回头看,如梦方醒;不管多荒唐,过去就过去了,好在没有酿成大错,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!
作者:拾难 总字数:92901
类型:纯爱,情有独钟,日久生情,天作之合
过客留心_第6章
起名字这事,史劲其实不是不行,而是压根儿就觉得没必要。人都住进鸡棚子了,还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干什么?
孟队长问:“咱不说住的条件怎么样,咱就说这地方,是不是好地方?”。
不得不说,如果只是游山玩水,这里确实不错。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。
”这里的山上,春天有山菜,秋天有蘑菇;这里的水也特别好,上面没有人家,没什么污染,这河沟里还有蝲蛄呢!”
“还有蝲蛄?!”
大家觉得稀奇也可以理解,就现在而言,蝲蛄已经快属于濒危物种了。
“咱小时候蝲蛄很常见,现在再看看,很多河里都绝迹了。”
“市面上卖那个小龙虾,是不是蝲蛄?”
“小龙虾什么逼玩意?和蝲蛄怎么比?这个我还特意研究过,以前我也以为一样,后来一看,根本不是一回事儿,也不是一个品种!”
孟队长是个表达欲望强烈的人,知道点事不吐不快。
“蝲蛄是咱东北的特产,准确地说叫做‘大头鳌虾’,是蝲蛄科、蝲蛄属的物种;小龙虾,也叫克……克氏原螯虾,是螯虾科、螯虾属的物种。两个属于不同科、不同属的不同物种。蝲蛄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,水不但要清澈,而且还要活水。以前咱东北的河里、小溪里都有。后来环境和水质一污染,种地都打农药,就把蝲蛄干没了。现在也只有在长白山附近一些天然、没污染的水域才能看见蝲蛄。而那个小龙虾,繁殖能力特别强,对水质没啥要求,臭水沟里也能活。和鲶鱼有一拼!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小龙虾做成‘麻辣‘味儿?”
不等几个人搭话,孟队长自问自答,道:“因为它生存环境的问题,有一股土腥味儿,不下猛料盖不住。做得又麻又辣,还能吃出啥味儿?就剩调料味儿了!整天“麻辣小龙虾”吃的杠香,你们知道那小龙虾怎么来的吗?”
“这个,还真不知道。”刘茂林摇摇头说。
“有一种说法,是日本侵华时期引进用来处理尸体的。小日本啥事干不出来?这种说法虽未得到证实,但也保不齐就是真的。反正我是不吃那玩意!咱东北那个蝲蛄就不一样了,因为水质好,味道特别鲜美!只需用清水煮、蒸,或者烤,不需要添加任何调味料就可以吃。你们小时候吃没吃过‘蝲蛄豆腐’?”
一提“蝲蛄豆腐”,吃过的人开始回味起来,史劲、刘茂林和冯老二都吃过。王顺德说他没吃过,也不知道是不是信了佛之后,把以前的“罪孽”都忘了。
“蝲蛄洗净揭去背壳,三片尾叶的中间那片揪住,轻轻往外拉就能把沙线抽出来。然后像捣蒜那样,把清理干净的蝲蛄捣成浆糊状,用纱布包起来挤压过滤,要的是那个汤汁;热锅加2汤匙油烧开,放入2片姜爆锅,添上水大火烧开。在蝲蛄汤汁中加一个蛋清,再加点凉水搅匀后倒进锅里。等水烧开之后,蝲蛄的汤汁就会变成豆花状漂在上面。这时候加一把小白菜,精盐、味素调味,出锅后再滴几滴香油,撒上香菜,又鲜又嫩的蝲蛄豆腐就做好了!”孟队长说蝲蛄豆腐的做法时,自己直咽唾沫。
“这地方不但河沟里有蝲蛄,上面还有两个蛤蟆塘,再过段时间暖和起来,蛤蟆也该上山了。”
一听说有蛤蟆,刘茂林兴奋地说:“哈!到时候可以照蛤蟆啦!”
一旁的王顺德低着头默不作声,像是在祷告,又像是在诅咒有非分之想的人。在他眼里,刘茂林罪孽深重!
也难怪刘茂林兴奋,蛤蟆不但好吃,而且营养价值极高,市场价格也高。尤其是母豹子,几十块钱一个。老百姓想吃,都要先摸摸自己的钱包鼓不鼓。
母豹子之所以贵,是因为母豹子肚里的“蛤蟆油”被称为“软黄金”。中医认为蛤蟆油具有养阴、润肺、益精的功效,被国家药典收录,并将其列入“八珍”之一。对女性来说,蛤蟆油不但能滋补养生,还可以美容养颜。
蛤蟆,是“东北林蛙”的俗称,也被称之为“东北雪蛤”,生活在东北三省广袤山林之中,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物种。
它们一年中的活动颇有规律,5月份开始上山,9月至10月沿着沟谷流溪等相对固定的路线,逐渐迁移至河流附近。当气温下降至10℃以下,陆续进入河流和较大的深潭、泉水坑的深水区越冬。
刘茂林说:“小时候到了蛤蟆下山的季节,晚上一下雨,顶着雨跑到山根儿底下的路面上,去照蛤蟆。那时候照蛤蟆,拿的是那种下煤窑用的嘎石灯,这种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。不过我家现在还有一个,通体都是黄铜的!”
“哇!铜的!那你得留住,可以当传家宝了!”
一说到宝,孟队长想起当地人跟他讲的事,道:“要说宝,咱们这对面山上说不定真有宝!你们看这座山,是不是很险峻?那个高句丽早期,在这上面建过一座山城,现在城墙都还在。‘薛礼征东’知道吧?打的就是高句丽!”
“这时候司机解阳维在水库边刷完车,也过来凑热闹。他听孟队长说到“高句丽”,笑眯眯地看着刘茂林。他想起来的路上,刘茂林把“石盂镇”念成“石孟镇”的事。
刘茂林见解阳维嬉皮笑脸地看着自己,问:“你干啥看着我笑?”
“我在想,你是没看到这个‘句’字,若看到了肯定要念成‘句子’的‘句’了!哈哈哈……”
“你这是埋汰谁呢?我不就是进镇子的时候念错一个字,你还记到现在?”
孟队长当时不在场,不知道原委,好奇地问:“什么事?”
刘茂林不好意思地说:“上午进镇子,我把‘石盂镇’念成‘石孟镇”,可让小解笑话完了!”
“呵呵呵……唉呀!那两个字写出来很像,不仔细看很容易念错,这有啥?”
“本来就是,这家伙还说我‘没文化真可怕’!”
解阳维一看刘茂林有点不愿意了,赶紧笑嘻嘻地说:“诶!你看刘哥……刘哥!开玩笑,开玩笑的!”
“我好歹是六级木匠,怎么说也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!”刘茂林根本没往心里去,整出这么一句自嘲了一下。
大家哈哈一笑,就过去了。
史劲站在人堆里听大伙儿闲聊,觉得集体生活也挺有趣的。当听到这山上有高句丽山城遗址时,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趣。想现在就上去一探究竟,但看太阳西坠,马上要落山了,就打消了现在上去的念头。心想:“明天早点起来再上去不迟,又不是和美女约会,哪有那么心急火燎的!”